学习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总结

杜甫的四句诗(精选50首)

杜甫的四句诗(精选50首)

  杜甫的四句诗(一):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

  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由Www.xnwsq.Com整理]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少年行

  立刻谁家白面郎,

  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

  指点银瓶素酒尝。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

  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

  高才仰望足离筵。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池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答杨梓州

  闷到杨公池水头,

  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

  回船应载阿戎游。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杜甫的四句诗(二):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

  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

  为觅霜根数寸栽。

  又于韦处乞磁碗

  大邑烧磁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少年行

  立刻谁家白面郎,

  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

  指点银瓶素酒尝。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

  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草堂堑西无树木,

  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

  与致西边十亩阴。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

  果园坊里为求来。

  杜甫的四句诗(三):

  《少年行》

  年代:唐作者:杜甫

  立刻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作品赏析

  (此摹少年意气,每每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

  ①《南史》:童谣云:不见立刻郎,但见黄尘起。《楚辞》:“厌白玉之面兮,怀琬琰以为心。”②床,胡床也。③《南史》:袁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吴志·孙皎传》:孙权曰:“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④《南史》:颜延之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胡夏客曰:此盖贵介子弟,恃其家世,而恣情放荡者。既非才流,又非侠士,徒供少陵诗料,留千古一噱耳。

  此说少年意志神情,跃跃欲动。王维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吴象之云:“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皆善于写生者。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四句诗(四):

  绝句二首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诗词赏析

  其一

  春天,总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

  春天来的时候,大家都是欣赏它的温暖,或者没有感觉。以我对生活的观察,我周围的人对季节的理解,大都拘囿于冷暖,而没有诗般的感觉。

  似乎诗般的感觉,只属于多愁善感的青年时代,或者死去活来的'作家,自我已经老了,已经生活化了,每一天都要想的是工作,想的是老婆(老公)孩子,想的是锅碗瓢勺,想的是油盐酱醋,想的是烦恼,想的是休息,想的是各种细节,……唯独没有想想——春天到了。

  春天到了,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也是天大的误解!此刻的孩子似乎沉浸在题海中,或者自得其乐,迷醉在游戏中,大人尚不知春天在哪里,苛求孩子们不是不讲道理么?!生活的快节奏、高密度,如同黑暗专制(比如文字狱盛行的某朝某代)时代的文网一样,越来越来排挤着现代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让我们如同砖瓦、螺丝般,与时间的分分秒秒和谐的天衣无缝,无暇顾及自我作为自然人所应体会到的自然气象。

  人,当然属于这个社会,可是他得首先是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个人,源自自然,本应是自然的一份子,可是,春天来的时候,他却无法体会得到春天的气息,无法呼吸到春天泥土芳香,那是泥土蓄积了一冬的精华,无法看到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无法听到春天最美妙的声音,……春天,万物复苏,人呢,如果感受不到那种自然天地间的生机的脉动,如果感受不到春潮带来的阵阵活力,那只说明——我们离开自然了!

  生活,当然会有琐碎,会有啰嗦,会有烦恼,会有难题,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穷无尽的大情小事,可是,这不应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应当也有那么几扇窗,为季节打开,这季节,是自然地的四季,更是我们自身的春秋冬夏。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一样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的四句诗(五):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貌。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我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第一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简便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我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这首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这首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宮怨》),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这首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此刻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构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境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这首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十分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述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构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能够通行了,做生意的人能够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十分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构成了十分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此刻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能够说是一首十分工整的、写得十分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

  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鉴赏

  五古·赠李白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这首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证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所以说“脱身事幽讨”。

  七绝·赠李白

  这首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能够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这首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我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我而发的。

  这首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这首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这首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证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这首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构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杜甫的四句诗(六):

  (一)《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二)《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境异常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五)《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述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